项目申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发布人:王娟    审核人:昌燕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12

            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吸引和聚集国内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共同提高本领域研究工作水平。

            一、资助对象

            开放课题面向国内开展“智能社会治理,特别是教育领域智能治理”研究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等单位开放,凡以上单位中具备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均可提出资助申请。

            二、开放课题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实验室本年度主要资助以下方向的研究。

            1、数字环境下社会治理的多维度研究

            研究内容: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入,社会治理面临模式重构与效能提升的双重机遇。研究聚焦数字环境下的治理创新,旨在探索技术赋能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的方法,推动治理体系智能化、包容化发展。研究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数字化可行路径。

            考核指标:1篇公开发表论文

            资助金额:0.5万元

            2、数字环境下媒体宣传与智能传播研究

            研究内容:聚焦数字环境下媒体宣传的变革与创新,主要包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受众群体(如银发族、Z世代)的媒介接触习惯与内容偏好,为精准传播提供依据;研究宣传策略与机制调整:探讨媒体如何依据用户洞察,调整内容生产(如“精准定制”)、整合多元传播渠道(如全媒体矩阵)、以及通过互动与社群构建增强用户黏性;探索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与技术赋能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数字媒体宣传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智能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1篇公开发表论文

            资助金额:0.5万元

            3、AI数字经济时代网信人才培养变革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安全与治理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传统网信人才培养模式在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实践教学方面难以适应AI驱动的动态对抗、智能攻防新范式。研究旨在探索AI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挖掘AI数字经济时代网信人才的核心能力维度,构建多维要素助力人才培养体系变革的架构与方法,为国家培养兼具AI素养与网信实战能力的复合型战略人才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1篇公开发表论文

            资助金额:0.5万元

            4、智能教育环境下基于密码学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研究

            研究内容:随着高等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AI)已在教学、科研、管理、考试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教育数据高度敏感,涉及学生隐私、科研成果和教育治理决策,安全风险与合规挑战日益突出。针对智能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推荐中涉及的大规模学生行为数据与学习轨迹,研究基于差分隐私、同态加密和联邦学习的隐私保护模型,确保在数据共享与智能建模的过程中不泄露学生敏感信息。在智能考试与自动化评价中,研究零知识证明与可验证计算等密码学技术的应用,以确保考试身份验证、过程监督与结果公正透明。在智慧校园治理与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提出融合人工智能与国密算法的综合安全框架,支撑教育治理的智能化、透明化与合规化。

            考核指标:1篇公开发表论文

            资助金额:0.5万元

            5.智能教学中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机制的研究

    研究内容: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I) 、扩展现 ( XR) 、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进行便捷化、多元化的学情诊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推荐等方面提供了便利。但同时数据收集、训练、分析、呈现等环节中都可能存在学生学号、姓名、个人照片、联系电话、学习记录等敏感数据泄露和滥用的安全挑战。在众多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技术中,对敏感数据进行识别是进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第一步。针对目前智能教学中缺乏敏感数据的统一定义和有效的自动识别方法,研究对智能教学中敏感数据的统一定义和分类,及针对不同类型敏感数据(包括数字、文本、图像等)的自动识别方法和保护机制,为建立智能教学敏感数据安全保护控制机制和措施奠定必要的基础。

            考核指标:1篇公开发表论文

            资助金额:0.5万元

            6、面向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智能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研究

            研究内容:随着人工智能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社会治理模式实验及研究尤为重要。本课题聚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通过高校学生志愿服务进入社会(街道、社区等),探索智能技术优化社会治理流程、激活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破解传统治理中的响应滞后与资源错配问题。

            考核指标:1篇公开发表论文

            资助金额:0.5万元

            7、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加强学生科技伦理教育研究

            研究内容: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科研、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引发了诸多科技伦理新挑战:如隐私侵犯、算法偏见与歧视、AI技术滥用等冲击学术诚信。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和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大学生科技伦理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针对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科研伦理的挑战,研究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科技伦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有效路径: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科研伦理意识,研究如何提升学生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研究多方协同如何开展科技伦理教育,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等,为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又具备科技伦理意识的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1篇公开发表论文

            资助金额:0.5万元

            8、基于访问控制的智能教育环境数据安全治理研究

            人工智能以大数据、强算法、强算力为基础,全面采集学情数据、科学高效分析学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效的学习支持,也将有效减轻教师教学工作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教育人工智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涉及数据隐私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其中,数据访问权限不清,导致教师、技术的设计者、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研究者等都可能有权接触学习者数据,数据未进行分层管理,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受到了较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在智能教学环境中访问控制策略自动生成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提取、识别现有系统中的业务数据,通过预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进一步实现访问控制策略的自动生成,为未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学系统和平台的安全性提供新路径。

            考核指标:1篇公开发表论文

            资助金额:0.5万元

            三、申请办法

            申请人根据申请指南中的研究内容,自行选择前沿课题,在申请截止时间(2025年9月28日)之前填写并提交《申请书》(一式三份)及电子版。

            申请人提出的项目申请,由院科研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于2025年10月30日前公布并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须遵守科学道德,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填写开放课题申请书,保证申请书的真实性,避免出现夸大和不准确的内容。

            四、开放课题管理

            1.开放课题执行期限一般为1年,项目资助额度为0.5万元人民币。项目一旦立项,经费一次性划拨。

            2.项目管理由实验室负责实施。

            3.项目验收,由学院科研指导委员会对项目完成质量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价。

            4.由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所获取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报告、著作等)归实验室与申请者所在单位共享,并共同署名。中文单位署名“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英文单位署名“National Intelligent Social Governance Experimental Base (Education)”。发表论文时,均需注明“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开放课题资助项目”或“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Open Fund of National Intelligent Social Governance Experimental Base (Education)”。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 编:610225

            E-mail:jjmao2009@163.com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

    二〇二五年九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