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4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盾筑梦,安绘乡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坪头村于开展“夯实反诈根基,构筑生态屏障”社会实践。本次行动聚焦数字反诈与网络素养提升,通过问卷调研精准把脉村民反诈认知、编排防诈情景剧揭露数字时代骗局陷阱、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并结合废品改造开展公益宣传倡导数字安全理念。

团队调研揭示“数字护村”的紧迫性:村中老人虽普遍知晓诈骗风险,但近半数曾亲身遭遇数字骗局侵扰,其中“冒充公检法”“虚假网络贷款”等陷阱最易让老人深陷其中。团队大力推广并实现所有村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诈骗电话被智能识别、精准拦截,有效阻断多个骗局。更值得欣喜的是,村民反诈知识获取渠道已呈现数字化、多元化态势:从邻里口述的“教训分享”到手机短视频平台的“精准预警”,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火墙”正慢慢形成。

为进一步筑牢“数字护村”防线,团队创新融合环保与反诈:收集的废品经巧手改造,变身警示性工艺品——每个改造品上均粘贴了NFC数字标签,村民手机轻触即可观看该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照片或视频,让环保理念随科技扎根,“数字护村”护的也是乡村环境。

此外,团队还自编自演防诈情景剧:“张爷爷”因一纸伪造“红头文件”痛失祖屋,“李奶奶”为“双倍返利”保健品豪掷积蓄……网安学子以专业技能为笔,将晦涩的网络安全知识绘成生动的乡村“防骗指南”,旨在为村民,尤其是留守老人,筑起一道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的“数字护村”心理防线。
“骗子花样翻新,但咱有‘法宝’防身!”调研中,村长表示,数字时代骗术更隐蔽,反诈需久久为功。当废旧塑料瓶化作提醒“莫贪小利”的装饰,当稚童手绘反诈纸扇递到老人掌心,科技的温度、社区的守护与青年的接力,正编织起乡村振兴的安全底色。